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变压器是一种静止运行的电能变换装置,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一种电压等级的交流电能转换成另一种电压等级的交流电能,并保持频率不变。它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是电能传输的关键设备,大范围的应用于电压调节与电能传输的各个环节。
变压器是一种静止运行的电能变换装置,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一种电压等级的交流电能转换成另一种电压等级的交流电能,并保持频率不变。
它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是电能传输的关键设备,大范围的应用于电压调节与电能传输的各个环节。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变压器分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变压器行业总产量预计达到19.5亿kVA,较2023年增加11%。
其中,高压变压器(66kV 及以上)产量12.83亿kVA,配电变压器(35kV及以下)产量预计6.45亿kVA。
随着电力系统的升级改造和新能源发电的持续发展,变压器的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增长。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分布式能源系统和储能技术的应用使变压器在新能源微电网中的作用更加重要。
2025年中国变压器出口市场增长显著,2025年1-6月变压器累计出口额达281.6亿元,同比增长37.6%。仅6月单月,变压器出口额就达到56.5亿元,环比增长20.5%,同比大幅度增长47.90%。
世界输变电行业排头兵企业,变压器年产量达2.6 亿kVA,位居世界第一。在高电压、大容量变压器制造领域技术优势突出,是国内特高压、核电变压领域领先企业。拥有从输变电高端制造及电力系统集成到新材料、新能源的全产业链集成服务能力。主导中国80%特高压标准制定,±1100kV换流变压器实现3300公里超远距离输电,损耗降低60%。智能变压器支持故障提前72小时预警,植物油变压器获欧盟认证。自营煤矿和自备电厂降低电力成本40%,变压器报价较西门子低20%-30%,交货周期仅10个月。
国内干式变压器龙头,产品主要面向新能源、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中高端市场,在风电、光伏、储能领域应用广泛。技术优势显著,经验积累深厚,产品已获得278项国内外权威认证,在性能指标和综合竞争力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海外拓展较为成功,销售覆盖全球6大洲及86个国家。
全国唯一打通上游关键原材料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企业,形成了“高磁感取向硅钢 - 高磁感低损耗铁心 - 节能电力变压器 - 智能成套电气设备 - 智能箱式变电站”全链条产品群,可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高磁感取向硅钢生产技术成熟,产品性能及质量可与国有大型钢铁企业媲美,2023年高牌号占比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属头部企业。
在智能电网领域承担诸多国家级科技项目攻关以及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研发任务,主导和参与多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拥有配网自动化、新一代用采、新一代集控系统、新型负荷管理系统、自主可控继电保护设备等拳头产品。把握全球能源转型机遇,聚焦沙特、巴西、智利等重点国别市场,推广直流及柔流输电、调度、控保、配用电、储能等产品。
特高压和主网设备核心供应商,2024年输变电设备市占率稳居前三。深度参与国家特高压工程,高压开关、变压器等产品覆盖全电压等级。
2024年产销量排名前五,特高压直流换流阀市占率领先。完成17项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海外市场拓展至沙特、巴西等国家。借助集团一、二次产品的综合优势和完整的产业链,可提供高性价比的配用电成套设备,实现一站式服务。
更多报告内容点击:2025-2030年中国变压器行业深度分析与战略发展研究报告
铜材是电线电缆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拥有非常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产铜国,铜材产量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
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前十的整体市占率仅10%左右,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还停留在无序混战阶段在中低端产品竞争激烈的同时,中国高端线缆依然严重依赖进口,国内高端市场80%以上被外国企业垄断。
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唯一的大型国有企业,拥有“一室、两站、七中心” 国家级创新平台。参与起草107项国家/行业标准,拥有652项专利,398项省部级科研成果。产品线覆盖全系列电线电缆及材料,营销网络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应用于众多国家重大工程及高端装备领域。
蝉联全球绝缘线缆企业规模全球第七、中国第一,获工业领域最高荣誉“中国工业大奖”。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及博士后工作站,核电站用电缆、港口机械电缆获“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三代核电壳内电缆填补世界空白,技术水平国际领先。产品出口 80 余国,应用于多项国家重大工程。
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4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在光纤通信、特高压、海底光电缆、光伏储能等核心技术领域优势突出,累计获专利授权2600余项,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400余项。业务覆盖全球79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应用于国内外众多重大工程。
智慧能源全产业链领军企业,建有行业首家灯塔工厂,获工信部“绿色工厂”“制造业单项冠军”认证。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风电电缆市占率超40%,核电电缆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参与众多国家级工程,服务全球100+国家和地区。
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是福建省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拥有107项专利。开发了质量追溯系统及智联制造等不同场景,产品质量可全流程追溯和监管,获得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等多项荣誉。
中国制造业500强、首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将 “低碳生态” 绿色价值观贯穿电缆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原材料率超85%,绿色产品销售额达81.2%,成为行业绿色发展的典范。
通过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处理,机器人与自动化设备高效协同作业,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积极探索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新模式、新业态。
拥有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CNAS 国家认可实验室,多个省、市级企业研究院及研发技术中心,确定“一体两翼” 战略格局,全力加速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
更多报告内容点击:2025-2030年电线电缆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前途预测报告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智能电网正引领着电力与能源产业的革新,其全球市场规模呈持续上涨趋势。随只能电网加速应用落地,全球智能电表市场需求平稳释放且稳定增长。
近年来,在智慧能源体系及“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均出台政策提出智能电网及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目标,并明确加强建设以智能电表为载体的智能计量体系。
据预测,2024-2029年,全球智能电表市场规模预计将从1.62亿台增长到2.36亿台,年复合增长率为7.81%。
近几年,国内两网智能电表市场格局稳定。国网智能电表市场集中度低,前十厂商市占率大体稳定在2%-4%;南网智能电表市场集中度较高且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前十企业市占率波动范围约为3.7%-12.5%。
许继电气、东方威思顿、三星医疗、海兴电力、林洋能源、威胜集团、国电南瑞、炬华科技等是两网优质供应商。
国内智能电表市场占有率稳居前五,2023年国家电网招标中中标金额超10亿元。自主研发高精度计量芯片、双模通信(HPLC+RF)技术,产品通过IR46国际标准认证。推出“智慧能源云平台”,布局虚拟电厂终端设备。重点开拓“一带一路”国家,海外收入同比增长50%,通过欧洲MID认证、美国UL认证,具备国际化交付能力。
自2017年以来在国网智能电表历次招标中份额均稳居第一位。拥有电力电子技术、保护控制自动化技术、智能量测技术等6项核心技术,“嵌入式软件平台、嵌入式硬件平台、系统软件平台”三大核心基础平台。建成先进的智能电表自动生产线,自动化生产水平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具备整体解决方案能力、核心设备制造能力和工程服务能力。
2024年上半年,公司国内收入同比增长24%,在国网、南网用电计量产品统招中分别中标3.02亿元、2.52亿元。注重研发投入,拥有较强的软件开发及通信技术能力,子公司海兴泽科通过CMMI-5级认证。海外业务起步早,2024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达到63%,稳步推进海外本地化经营,欧洲工厂已成功试产,墨西哥工厂建设有序推进。
深耕智能电表领域30余年,每年将相当一部分收入投入到研发技术。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注重与客户的密切合作,提供定制化的智能电表解决方案,以及售前、售中、售后的一站式服务。
作为智能电表领域的老牌企业,在产品质量、技术实力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均表现突出。通过不断深化研发技术,推动智能电表在精准计量、远程监控和数据采集等方面的不断创新。
深耕海外市场二十余年,累计向欧洲出口超5000万套设备。自研PLC、NB-IoT等通信技术,产品可靠性指标优于行业标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取得欧盟MID、英国CPA等600余项认证,在欧洲建立售后运维网络,借力“一带一路”框架,中标多个海外大型项目。
更多报告内容点击:2025-2030年中国智能电表行业竞争格局与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
下游应用于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光伏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领域。
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
2024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2.78亿千瓦,同比增长28%,其中集中式光伏1.59亿千瓦,分布式光伏1.18亿千瓦。
截至2024年12月,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86亿千瓦,同比增长45%,其中集中式光伏5.11亿千瓦,分布式光伏3.75亿千瓦。
风电和光伏作为清洁、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受到市场的青睐。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计达到698GW,乐观情况下可达730GW,同比增长接近20%。中国市场预计新增装机302GW。
更多报告内容点击:2025-2030年中国光伏发电行业全景调研与战略投资分析报告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核电作为一种低碳能源,可有实际效果的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几乎不产生碳排放,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中国核电产业链已具备100%整机装备国产化能力,核心设备均实现国产化,总体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5%。
目前,中国在建核电机组共28台,总装机容量达到3365万千瓦,在建机组装机容量连续18年保持世界第一;中国商运核电机组达到58台,总装机容量达6096万千瓦。
更多报告内容点击:2025-2030年中国核电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的策略研究咨询报告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
华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占全国30.1%,西北地区占25.4%,华东地区占16.9%,华中地区占14.7%,南方地区占12.4%,东北地区占0.5%。
更多报告内容点击:2025-2030年中国储能行业市场发展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电力装备将向高效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市场集中度提升,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行业整合加速。
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增加,尤其是风电和光伏,对电力设备的精度和稳定能力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逐步扩大了市场需求。
3000+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